意识形态安全主题党课讲稿: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进路

意识形态安全主题党课讲稿: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进路

所谓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在国家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状态。对于我国而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确保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具备应对各种威胁的能力,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1]53。其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命题和任务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之中,并且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中被突出强调,凸显出新时代以来党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立足新征程,要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当在认识层面、方法层面和实践层面集中发力,进一步筑牢国家建设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一、强化认识指引:准确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特征
思想上层建筑虽不像经济发展状况那样,有明确的数字指标去衡量,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主体对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的感知,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因此也有其刻度和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把握。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应当对其本质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与其他领域存在着互动、紧密的关系。因此,绝不能以割裂的方式考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而应当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与其他安全的关联性。
一方面,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灵魂和风向标。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2]118。统治危机源于合法性危机,根本在于共同的思想基础出现了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领域,国家的政治危机可以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窥见端倪。因此,当意识形态基础有所动摇,也预示着整个社会体系将要有系统性的安全危机产生,如果不及时处置,破败倾颓之势很快就会随之而来。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和维系离不开其所根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而且还体现在它与其他领域的风险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联动效应。“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3]82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容易关联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且与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交叉感染、彼此借力,并最终演化成综合性风险,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颠覆性灾难。
    (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相对的状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实质上,“安全”一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安全在现代社会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在风险社会中,“不确定性总是伴随我们,它决不可能从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作为社会整体)中完全消除”[4]3。这种不确定性同样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现代国家中,一般不会只有单一的意识形态存在,意识形态领域总是呈现多元多样的复杂景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之中同样有多种意识形态存在,只要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一”与“多”的矛盾,我国意识形态就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安全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朝着多元多样的方向不断发展,其中不乏不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这些错误思潮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消极势力,不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夺领导权,目标直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妄图使社会主义中国改旗易帜。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质性意识形态的生存基础仍然存在,只要产生问题的根源和土壤还存在,意识形态风险就会接踵而至。有鉴于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无限性特征,力求完全将意识形态渗透风险消除干净的做法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难以真正实现。为此,应当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既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又要反对因为追求绝对安全而拒斥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的错误做法,有效地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健康稳定和繁荣发展。
    (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正因为意识形态具有如此破坚摧刚的力量,在阶级社会中,无论是统治阶级为了维系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抑或是企图取得统治地位的新阶级要实现政治目的,都不得不给予意识形态安全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之争成为阶级斗争的焦点。
毫无疑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不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始终“稳坐钓鱼台”。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思想观念的活跃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势下,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当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运行形式有其特殊性,意识形态安全的运动变化不是突变的,而是呈现渐变的过程。习近平强调:“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7]36。从风险的发生机理来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军事等领域的突发性危机存在显著不同,它的产生、发展和解决将经历较长的时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动态过程。同样道理,意识形态安全状态的实现也非一日之功,难以在短期内就取得显著成效。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必须拒斥运动式思维,克服一呼而过的工作方式和作风,应当坚持久久为功、系统布局,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和细致的工作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可持续性。
    (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
从空间维度看,“意识形态安全是传统空间安全和新兴空间安全的统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向前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空间和安全领域也不断拓展,意识形态斗争阵地逐渐分化为线上线下两个空间,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相互联系。习近平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103这一论断的提出,正是建立在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联系性特征的科学把握之上。
网络空间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疆域,既映射现实社会,又与现实社会在不断进行深层次互动。网络媒体技术依托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负载的信息所蕴含的价值立场,使得网络空间必然是现实社会的技术延伸,只不过其意识形态属性以更加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说生活还有别的什么基础,科学还有别的什么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技术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受其制约。网络意识形态的“真空论”“中立论”“自由论”的逻辑起点,都是将网络空间预设成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超意识形态”的时空场域。事实上,任何媒介技术都是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制度条件下,网络技术也不例外。从现实来看,“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企图利用互联网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为此,应当以联系的观点统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特别是应当充分认识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网络意识形态“价值中立说”“非意识形态论”“自由乌托邦”等错误认识进行批判揭露,有力澄清在新媒介技术语境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正当性。
    二、提升方法指南:创新变革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方法实践的成功开拓离不开方法论的科学指导。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方法要素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关键保障力量。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意识形态安全才能在日趋复杂的安全形势下得以巩固。要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掌握和创新方法,实现内与外、标与本、攻与防等方面的有效协同,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系统科学性、战略指导性和策略灵活性。
    (一)以“内外兼顾”为主线实现谋划一域和统筹全局的有效结合
“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密切交织,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大特点。”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国际国内两个场域的联动效应日益明显,两个场域之间的安全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国际风险的国内化和国内风险的国际化交织呈现,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阶段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复杂性的重要表现。为此,应当摒弃孤立、封闭的思路而代之以全面、系统的思路,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起来看,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源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在内外兼顾中有效地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秩序。就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而言,内部性问题来自于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冲击。外源性问题主要是指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邓小平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11]344而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渗透和反渗透的重要领域。
实践表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源性问题和内源性问题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两者能够互相借力,形成联动之势。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及和批判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等一些影响较大、危害颇深的错误思想观点,这些错误思潮往往是国内国外两股敌对势力合流联动的结果。要有力守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必须始终坚持“内外兼顾”,既强调有效应对外部势力的渗透和侵害,以外部安全保障内部安全,又坚持聚焦国内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密切关注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动向,有效提升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总体布局。
    (二)以“标本兼治”为依循确保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的紧密配合
对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而言,“治本”指的是在“人心即安全”的意识形态安全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强基固本,持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构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人心阵地。“治标”指的是清理病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技术等手段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疗治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存在的症候。立足新征程,应当将“治标”和“治本”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体两面来协同推进。坚持“治本”是“治标”的目标所在,“治标”是“治本”的前提条件,不仅要突出强基固本、巩固民心,而且要注重清理病灶、疗治症候,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标本兼治”的战略方法将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两个方面的工作有效地统合起来,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战略指导作用。一方面,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认同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从人心这一根本入手,不断加强意识形态认同,强化精神支柱。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仅要解决表层问题,更要触及内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魂“。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使社会整体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12]实际上,敌对势力不断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2]102。因此,守护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关键在于将安全基点放在自身力量的壮大上,以坚定的精神支柱作为支撑,只要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不动摇,敌对势力就无奈我何。另一方面,要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状态,及时有效地清除意识形态领域的紊乱因子。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显著增多。“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3]222因此,必须加强过程治理,密切聚焦和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堵点难点,从而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以“攻防兼备”为抓手加强主动斗争和防范风险的相互铆接
要切实有效地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态势,必须灵活运用主动性与防御性两手,谋求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优势。“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15为此,应当始终以“攻防兼备”的方法为实践抓手,在立足于防的同时,又坚持增强主动意识,善于把握好时代机遇,持续提升当代中国的国际话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54233.html